河北省中考试题-河北省中考试题分析及解题精选

在教育的广阔天地里,每一次考试都是对学子们学习成果的检验,更是他们迈向更高学府的重要阶梯。谈及河北省中考试题,它不仅承载着选拔人才的重任,更是教育导向的风向标。本文将从河北省中考试题的深度分析入手,结合精选解题策略,为广大学子揭开中考的神秘面纱。

一、河北省中考试题概览

河北省中考,作为省内初中阶段教育的总结性考试,其试题设计紧密围绕课程标准,旨在全面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基本技能运用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来,试题结构趋于稳定,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道德与法治、历史等多个学科,既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也不乏创新性和开放性题目的设置,力求多维度、全方位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

二、试题特点解析

基础知识与综合能力并重:河北省中考试题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例如,语文科目中,不再单一考查字词记忆,而是通过阅读理解、文言文翻译等形式,检验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信息筛选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贴近生活实际,注重应用:试题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强调知识的应用性。数学科目中的应用题,常常以生活中的场景为背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魅力,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题型,激发思维: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中考试题中不乏开放性、探究性问题。这些问题鼓励学生跳出常规思维框架,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出个性化见解,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解题精选与策略分享

语文:阅读理解技巧提升:面对阅读理解题,首先要快速浏览全文,抓住文章主旨。其次,细致阅读题干,带着问题回原文寻找答案,注意文中细节,避免主观臆断。最后,组织答案时,力求简洁明了,条理清晰。数学:逻辑思维与解题技巧结合:数学解题,关键在于理解题意,明确解题方向。对于几何题,要善于运用图形辅助思考;应用题则需从题目信息中提炼数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解题过程中,注重步骤清晰,验证答案合理性。英语:听说读写全面提高:英语学习,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缺一不可。听力训练要注重日常积累,熟悉不同口音;口语表达要勇于开口,多模仿标准发音;阅读理解要在扩大词汇量的基础上,提高阅读和理解力;写作则需注意语法正确,结构清晰,逻辑连贯。

四、总结与展望

河北省中考试题,作为衡量学生学业水平的重要标尺,其每一次变革都映射出教育理念的更新与进步。面对日益多元化的试题形式,学生们不仅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更需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灵活的解题思路和创新的能力。未来的教育,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鼓励学生探索未知,勇于挑战,为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正如中考不仅是对知识的考验,更是成长道路上的一次宝贵历练,愿每位学子都能在考试中收获成长,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通过本文的分析与分享,希望能为即将面临河北省中考的学子们提供一份有价值的参考,助力大家在中考中发挥出色,实现自己的梦想。记住,每一次努力都不会白费,每一份坚持都将照亮前行的路。

2011河北中考数学试题26题第(3)题详细解答

26、(2011•河北)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从原点O出发,沿x轴向右以毎秒1个单位长的运动t秒(t>0),抛物线y=x2+bx+c经过点O和点P,已知矩形ABCD的三个顶点

为 A (1,0),B (1,﹣5),D (4,0).

(1)求c,b (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2)当4<t<5时,设抛物线分别与线段AB,CD交于点M,N.

①在点P的运动过程中,你认为∠AMP的大小是否会变化?若变化,说明理由;若不变,求出∠AMP的值;

②求△MPN的面积S与t的函数关系式,并求t为何值时, ;

(3)在矩形ABCD的内部(不含边界),把横、纵 坐标都是整数的点称为“好点”.若抛物线将这些“好点”分成数量相等的两部分,请直接写出t的取值范围.

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

分析:(1)由抛物线y=x2+bx+c经过点O和点P,将点O与P的坐标代入方程即可求得c,b;

(2)①当x=1时,y=1﹣t,求得M的坐标,则可求得∠AMP的度数,

②由S=S四边形AMNP﹣S△PAM=S△DPN+S梯形NDAM﹣S△PAM,即可求得关于t的二次函数,列方程即可求得t的值;

(3)根据图形,即可直接求得答案.

解答:解:(1)把x=0,y=0代入y=x2+bx+c,得c=0,

再把x=t,y=0代入y=x2+bx,得t2+bt=0,

∵t>0,

∴b=﹣t;

(2)①不变.

如图6,当x=1时,y=1﹣t,故M(1,1﹣t),

∵tan∠AMP=1,

∴∠AMP=45°;

②S=S四边形AMNP﹣S△PAM=S△DPN+S梯形NDAM﹣S△PAM= (t﹣4)(4t﹣16)+ [(4t﹣16)+(t﹣1)]×3﹣ (t﹣1)(t﹣1)= t2﹣ t+6.

解 t2﹣ t+6= ,

得:t1= ,t2= ,

∵4<t<5,

∴t1= 舍去,

∴t= .

(3) <t< .

点评:此题考查了二次函数与点的关系,以及三角形面积的求解方法等知识.此题综合性很强,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注意数形结合与方程思想的应用.

河北省中考理综题!

理 科 综 合 试 卷

本试卷分卷I和卷II两部分;卷I为选择题,卷II为非选择题。

本试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卷Ⅰ(选择题,共44分)

注意事项:1.答卷Ⅰ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科目填涂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不能为人类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

A.米饭 B.水 C.鸡蛋 D.花生油

2.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能供给呼吸 B.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C.具有可燃性 D.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3.医疗上可以用含有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OH)2 + 2HCl=MgCl2 + 2H2O,该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4.图1是钠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

B.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

C.钠原子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D.钠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5.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和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碱中都含有氢氧根,所以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B.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因此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C.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空气中有氧气,所以铁丝也能在空气中燃烧

6.利用图2所示装置,能完成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是

A.用①③制取氧气 B.用②③制取二氧化碳

C.用②④制取氧气 D.用①⑤制取二氧化碳

7.图3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①水的电解

B.②木炭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

C.③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

D.④20 ℃时,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

8.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铁丝弯曲 B.西瓜榨汁 C.食物腐烂 D.灯丝熔断

9.“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材料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A.教科书循环使用 B.少用一次性木筷

C.用完电器后拔掉插头 D.使用一次性塑料袋购物

10.下列事实不能用分子观点解释的是

A.柳絮纷飞

B.花香四溢

C.给轮胎打气时气体被压缩

D.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11.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玻璃、冰和铝都是晶体

B.铜、水银和食盐水都是导体

C.一氧化碳、乙醇和聚乙烯都是有机物

D.氮气、海水和五氧化二磷都是纯净物

12.下列关于家庭防盗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铁制防盗门的材料属于合金

B.隔着防盗门也能辨别说话的人,依据的是说话人声音的大小

C.防盗门的把手安装在离门轴较远处,利用了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D.防盗门锁内加少量铅笔芯粉末容易打开,铅笔芯粉末起润滑作用

13.下列实验中,运用了控制变量法的是

A.研究杠杆平衡条件时,反复做实验,通过分析得出结论

B.电解水实验中,通过检验两极产物研究水的组成

C.通过改变溶剂、温度测定物质溶解的多少,研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D.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时,通过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得知摩擦力的大小

14.下列对图4所示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① c烧杯的作用是验证空气中的物质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

B.②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

C.③在冰面上小明推小华,自己却向后运动,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④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做圆周运动,说明物体运动需要力

15.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一颗小铁钉重约为5 N

B.手电筒的额定功率约为40 W

C.一本八年级物理课本厚度约为6 mm

D.去年我省北部的最低气温达零下60 ℃

16.下列关于声和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玩电脑游戏时,人不会受到电磁辐射

B.移动电话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C.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D.地震后,用音频探测仪能够搜集废墟中幸存者发出的电磁波信息

17.下列有关凸透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B.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的视力

C.凸透镜所成的虚像一定是放大的

D.凸透镜所成的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

18.下列有关惯性的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①小明没有推动静止的汽车,是由于汽车具有惯性

②火车刹车后不能马上停下来,是由于火车具有惯性

③高速飞行的子弹具有惯性,穿入木头静止后惯性消失

④将锤子的木柄在硬地上撞击几下,锤头便套紧了,利用了物体的惯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图5是直流电铃的原理图。关于电铃工作时的说法

不正确的是

A.电流通过电磁铁时,电磁铁有磁性且A端为N极

B.电磁铁吸引衔铁,弹性片发生形变具有弹性势能

C.小锤击打铃碗发出声音,是由于铃碗发生了振动

D.小锤击打铃碗时,电磁铁仍具有磁性

20.如图6所示,铅球从出手到将要落地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不计空气阻力)

A.铅球由a →b时,动能逐渐增大

B.铅球在b点的机械能大于a点的机械能

C.铅球由b →c时,机械能逐渐减小

D.铅球在c点时动能最大

21.小明用两个相同的滑轮组成不同的滑轮组(如图7所示),分别将同一物体匀速提高到相同高度,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别为η1、η2。下列关系

正确的是(忽略绳重及摩擦)

A.F1 > F2,η1 = η2

B.F1 > F2,η1 > η2

C.F1 < F2,η1 = η2

D.F1 < F2,η1 > η2

22.如图8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R2 = 1∶2。只闭合S1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3 A,R1消耗的功率为P1;只闭合S2时,R0消耗的功率为0.8 W,R2消耗的功率为P2,且P1∶P2 = 9∶8。则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A.电源电压为12 V

B.R0的阻值为40 Ω

C.R2的阻值为20 Ω

D.R0先后两次消耗的功率之比为3∶2

2010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

总 分 核分人

理 科 综 合 试 卷

卷Ⅱ(非选择题,共76分)

注意事项:1.答卷Ⅱ前,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

2.答卷Ⅱ时,将答案用蓝色、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写在试卷上。

题 号 二 三 四

36 37 38

得 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l-35.5

得 分 评卷人

二、填空及简答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每空1分,共34分)

23.电冰箱在结构上和工作过程中应用了许多物理知识(如图9所示)。

(1)问题:为什么要使用三脚插头?

回答: 。

(2)问题:为什么要使用具有磁性的密封条?

回答: 。

(3)提出一个与物态变化有关的问题并回答。

问题: ?

回答: 。

24.盘山公路是一种变形的 (填写简单机械名称)。如图10所示,当汽车在AB路段行驶时,由于 (从光学角度

回答),司机看不到BC路段的情况;为了看到BC路段

的情况,人们利用 规律,在公路急拐弯

B处装上凸面镜,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25.小明家的太阳能集热器中装有40 kg、35 ℃的水,经太阳光照射温度升高到45 ℃,水吸收的热量是 J。用电热水器对相同的水也加热到45 ℃,标有“900 r/kW•h”字样的电能表铝盘转过了450 r(电路中只有热水器工作),热水器消耗的电能是 J。热水器消耗的电能比水吸收的热量多,其原因是:

(答出一种即可)。[c水 = 4.2×103 J/(kg•℃)]

2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海水的利用

地球表面的70%是海洋,开发利用海洋有广阔的前景。

潮汐是一种海平面周期性变化现象,海平面每昼夜有两次涨落。人们在靠近海的河口或海湾深处建大坝,在大坝中间装上水轮发电机组。涨潮时,海水通过大坝流进河口,带动水轮发电机发电;退潮时,海水又流回海洋,从相反方向带动水轮发电机发电。法国的郎斯潮汐电站年发电量达5×108 kW•h。

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用于工业冷却用水的相关设备、管道防腐等技术已比较成熟。部分沿海国家许多工业冷却水来自于海水。

(1)潮汐发电是将 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是应用 现象制成的。

(2)1吨煤燃烧后可发电2.5×103 kW•h,郎斯电站每年的发电量可节约 吨煤。

(3)海水作工业冷却用水主要是利用了水的 大的特性。

27.太阳是巨大的“核能火炉”,是人类能源的宝库。

(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被分解成彩色光束的现象叫做 。

(2)核能在一些发达国家已成为常规能源,它是 能源(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3)上海世博会主题馆表面铺设太阳能电池板,采用并网发电方式将电能传回城市电网。请写出一条使用太阳能的优点: 。

28.用图11所示装置研究“活性炭吸附能力与温度变化的关系”。将NH4NO3 固体加入到水中搅拌,观察到两侧玻璃管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不同。

(1)由于试管内气体的压强 (选填“增

大”或“减小”),使得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2)NH4NO3固体溶于水 (选填“放出”

或“吸收”)热量。

(3)活性炭吸附气体的能力随温度 而增强。

29.生产、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1)在硫酸钾、碳酸氢铵、明矾三种物质中,可用作净水剂的是 ;可用作氮肥的是 。

(2)使煤在空气中燃烧的条件是 。熄灭酒精灯利用的灭火原理是 。

(3)自行车的链条常采用 的方法防锈;用盐酸除去铁锈的化学方程式为 。

30.小明要用100 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制作“叶脉书签”。图12是他配制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量取所需要的水应选择 (选填“10 mL”、“50 mL”或“100 mL”)量筒。

(2)指出图中的一处操作错误: 。

(3)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 。

(4)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要密封保存,其原因是:

31.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和C的组成元素相同、在常温下均为液体,B为单质,D为常见的碱,E为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13所示(反应条件、部分生成物已略去)。

(1)C的化学式为 。

(2)E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反应⑤在实际中的应用是 。

得 分 评卷人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第32小题4分,第33小题6分,

第34、35小题各7分,共24分)

32.身边处处有物理。利用一个玻璃杯、足量的水,设计三个物理小实验,按照项目要求将表格补充完整。

添加一

种器材 主要实验过程和现象 说明或研究

的物理问题

1 铅笔 光的折射

2 注射器 用注射器抽取半管水,用手指封闭注射器开口,水很难被压缩

3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有关

33.小明自制土密度计并测定盐水的密度。

实验器材:刻度尺、圆柱形竹筷、细铅丝、烧杯、水、待测盐水。

实验步骤:

①在竹筷的一端缠上适量细铅丝,制成土密度计。

②用刻度尺测出竹筷的长度L。

③把土密度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静止后用刻度尺测出液面上竹筷

的长度h1(如图14所示)。

④ 。

请将上面实验步骤补充完整并回答下列问题:(ρ水=1.0 g/cm3,F浮=ρ液gV排 )

(1)竹筷一端缠上铅丝,是为了 。

(2)密度计是利用 条件工作的。被测液体的密度越大,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 (选填“越小”或“越大”)。

(3)被测盐水的密度表达式:ρ盐水= (不计铅丝体积)

(4)小明计算得出盐水的密度为1.05 g/cm3,已知烧杯中盐水的体积为400 cm3,盐的密度为2.6 g/cm3,则盐水中含盐 g。(盐放入水中溶解后,盐和水的总体积不变)

34.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提出问题】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及导体电阻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猜 想】①导体的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成正比。

②导体的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平方成正比。

③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实验器材】电源(电压恒为4.5 V),电流表、电压表各一只,开关一个,三个定值电阻(5 Ω、10 Ω、15 Ω),两只滑动变阻器(20 Ω 2 A、50 Ω 1 A),导线若干。

【实验过程】(1)根据图15所示实物图在虚线框内画出电路图。

(2)小明按图15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指针超过量程。小明操作中的错误是 。

(3)小明改正错误后继续实验,通过改变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测得电流、电压的值如表一。分析数据可得出猜想 是正确的。

表一 表二

电压U/V 1.2 1.6 2.0 2.4 2.8 电阻R/Ω 5 10 15

电流I/A 0.12 0.16 0.20 0.24 0.28 电流 I/A 0.30 0.15 0.10

(4)小红在探究猜想③时,先将5 Ω的电阻连入电路中,闭合开关,移动滑片,使与电阻并联的电压表的示数为1.5 V,并记下电流值;再分别改接10 Ω、15 Ω的电阻,重复上述实验,得到了表二中的实验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猜想③是正确的。实验中,小红多次移动变阻器滑片的目的是 。

(5)小华在探究猜想③时,重新设计了电路,保持电压表的示数为3 V,得到了与表二相同的数据,也完成了实验探究。小华与小红的实验相比不同之处是:

【知识拓展】

(1)小明实验时选择的是 Ω电阻。

(2)小红实验时选择的变阻器规格是 。

35.某班同学做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用到的药品有铁丝、铜丝、银丝、稀硫酸和硫酸铜溶液。实验结束后,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对该实验的废液进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

【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什么物质

【交流表达】

(1)小明通过观察,认为废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铜。他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小红通过分析,认为废液中一定含有硫酸亚铁,她的依据是:

【作出猜想】小华认为废液中还可能含有硫酸。

【实验验证】(1)小华测得废液的pH小于7,证明废液中含有硫酸。用pH试纸测定溶

液pH的方法: 。

(2)小明取少量废液,向其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小明的实验

现象是 。

通过分析与实验,同学们得出废液中含有硫酸亚铁、硫酸铜和硫酸。

【拓展应用】

(1)若将废液中的溶质全部转化为硫酸亚铁,应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 。写出该反应过程中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2)反应完全后,过滤,滤渣中物质为 ,滤液中溶质为硫酸亚铁。

四、计算应用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第36小题5分,第37小题7分,第38小题6分,共18分。解答时,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计算步骤等,只写最后结果不得分)

得 分 评卷人

36.用“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纯碱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为测定某

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小明称取该样品11 g,加入到盛

有50 g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称得烧杯中的溶液质量

为56.6 g。请计算:

(1)完全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2)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得 分 评卷人

37.某小汽车的“经济耗油量(90 km/h)8 L/100 km”,是指这辆汽车

以90 km/h的行驶100 km,消耗汽油8 L。

(1)如图16所示,这辆流线型汽车高速行驶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在图中O点画出汽车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2)该汽车在经济耗油量下沿直线匀速行驶25 km,汽车的效率为31.25%。求:汽车消耗多少升汽油及汽车的功率。(汽油热值3.2×107 J/L)

得 分 评卷人

38.图17是测量高于湖水警戒水位装置的原理图。长方柱形绝缘容

器A内部左右两面插有竖直薄金属板并与电路连接,底部有一小

孔与湖水相通,且容器底面与警戒水位相平。已知电源电压恒为

6 V,小灯泡标有“2 V 2 W”字样(灯丝电阻不变)。两金属板间的湖水电阻R与x的关系如图18所示(x为容器内水柱高度h的倒数,即 )。求:

(1)小灯泡的电阻。

(2)湖水水位高于警戒水位多少米时,灯泡正常工作。

(3)将电流表改为水位计,水位计的刻度是否均匀,

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