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怀音知识一起认识高考几点钟开始考试,希望本文能解答你当下的一些困惑。
长春市高考是几月几号

长春市高考是6月7日至8日。
长春高考具体时间:
1、考场入场时间:6月6日15:00,按《准考证》上标注的考试地点熟悉考场,按正式高考标准自觉接受安全入场检查,并在考场试用文具、进行外语听力试音。
2、正式考试入场时间:6月7日至8日7:30、13:30,考生开始入场。
长春高考时间科目:
1、6月7日,语文9:00至11:30,数学15:00至17:00。
2、6月8日,文科综合,理科综合9:00至11:30,外语15:00至17:00。
高考期间需要注意:
1、高考前一天要有充足的睡眠,进考场前心情要轻松愉快。可适当饮服一杯淡盐水或茶水,自备点风油精、清凉油、人丹之类药物,以利消暑解渴,预防中暑。
2、考试要沉着冷静,防止急躁,做题按先易后难的原则进行,校方监考人员对考生在生活上应多加关心照顾,说话要和气,并尽力从多方面为考生提供良好的生活、考试等条件。
高考考生应该携带物品和禁带物品:
1、考生携带物品
考生必须携带《居民身份证》和《准考证》熟悉考场、参加考试,自行准备并携带饮用矿泉水(饮料)、面巾纸(打开包装)等个人用品,为防下雨,考生一定要准备不含有金属物质的塑料雨衣,自行准备塑料透明方便袋和防尘袋,用于放置个人物品。
2、考生禁带物品
考场为考生准备了考试文具和垫板,安装了石英钟,严禁考生携带各种具有发送或接收信息功能的设备,电子存储记忆录放、扫描等各种信息传输设备,手表以及答题用笔、橡皮、格尺、圆规、三角板、涂改液、修正带、垫板等考试用品。
不携带有金属物品的服装、鞋帽、项链、耳坠、发卡、手镯、戒指、磁卡、信用卡、钥匙、纸币、硬币等铁磁性物品,不携带其它影响安全入场检查的与考试无关物品。
数据出自长春本地宝。
山东省高考科目顺序及时间
2023年山东高考各科目具体考试时间安排如下:语文:6月7日9:00-11:30;数学:6月7日15:00-17:00;英语:6月8日15:00-16:40;物理:6月9日8:00-9:30;思想政治:6月9日11:00-12:30;化学:6月9日15:30-17:00;历史:6月10日8:00-9:30;生物:6月10日11:00-12:30;地理:6月10日15:30-17:00。
2023年山东高考时间为6月7日-6月10日。山东高考6月7日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6月8日考试科目为英语;6月9日考试科目为物理、思想政治、化学;6月10日考试科目为历史、生物、地理。
有关事项提醒
1、做好准备,准时应考
(1)及时打印准考证。考生可于6月1日—6日每天9:00—20:00,6月7日—10日每天7:00—20:00登录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信息平台()自行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上的内容都十分重要,请认真阅读、仔细核对,严格遵守考试要求。准考证务必妥善保管保存。
(2)备好个人证件。本次考试入场的指定证件为准考证、有效期内的居民身份证[港澳台考生可持港澳台居民居住证、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五年有效期)]。因手机禁止带入考点,无法通过查看手机内的电子身份证核验身份,故电子身份证不作为考试入场有效证件使用。
(3)备齐考试用具。考生只能携带规定的证件和准考证允许携带的考试用具进入考场,不允许携带手机等各类通讯工具、手表、电子存储记忆录放设备、发送接收设备、书包、学习资料、涂改液、修正带、计算器、计算尺等物品。考生进入封闭区和考场时需要接受两次人工安检、一次智能安检和人脸识别检查,重点查处携带手机等作弊行为。
请考生不要携带钥匙、耳机、充电器、磁卡、打火机以及金属制作的手镯、戒指、项链、发卡等物品,尽量不穿戴有金属装饰品的衣服、鞋帽等,避免反复安检,影响正常入场考试。若携带水杯,则应为透明、非金属材质。请妥善放置个人随身物品,以免因违反规定造成考试违规、延误或物品丢失。
2、遵守纪律,诚信考试
(1)遵守考试时间。根据夏季高考管理规定,考试开始15分钟后,迟到考生不得进入考点参加当次科目考试。请考生根据准考证上的考点信息,提前熟悉考点周边情况,合理规划交通住宿事宜,做好出行安排,提前到达考点,留足入场检查、身份验证时间。考试结束前不得交卷离场,考试结束后请有序离场。
(2)诚信守纪考试。考生应严守考试纪律,杜绝考试作弊行为。考试期间,全部考场均实行全覆盖、全时段网上监控和录像,监控视频和后期的录像回放都将作为认定考试违规的依据。请遵守考点统一发出的考试指令完成考试(考场内挂钟时间仅供参考),开考信号发出前和结束信号发出后,切勿动笔答题。
(3)违纪作弊严惩。夏季高考是国家教育考试,是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师资格条例》等法律法规均对考试违纪作弊行为有严厉的处罚规定。考试作弊后果严重,将导致本次考试所有科目的成绩无效,并记入国家教育考试考生诚信档案。
3、提高警惕,谨防上当
每逢考试,社会上总有不法分子通过散布“助考”信息等各种方式和手段骗取考生钱财,请广大考生务必提高警惕,坚决不相信、不参与“助考”犯罪活动。请广大考生讲诚信、守纪律,自觉维护公平正义,让我们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考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