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怀音知识一起认识一图看懂平行志愿,希望本文能解答你当下的一些困惑。

顺序志愿和平行志愿有什么不同

顺序志愿和平行志愿有什么不同

2019年志愿填报已经开始了,很多同学和家长都不明白平行志愿和顺序志愿的意思是什么,二者有什么不同,下面就和我一起来看看吧。

什么是顺序志愿?

所谓"顺序志愿"就是按"志愿+分数"投档。在一个批次的录取过程中,对学校而言,所有学校只能同时同步录取同一顺序志愿的考生,对考生而言,则是所有在某一批次分数线的考生在同一个时间内只能是同一顺序的志愿被检索投档。顺序志愿是指在同一个录取批次设置的多个院校志愿有先后顺序,其表述方式为:第一志愿、第二志愿……例如一个第一志愿院校,一个第二志愿院校,计算机投档时将相同院校志愿的考生分别排队,然后根据分数从高到低向对应的院校投档。

什么是平行志愿?

所谓“平行志愿”就是在每个录取批次的学校中,考生可填报若干个平行的学校,然后按“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投档录取,改变过去志愿优先的录取原则。具体地说,按照平行志愿录取方式,录取时,将考生按成绩从高分到低分顺序排队,依次检索考生填报的A、B、C、D等几个平行志愿,如果符合A志愿,则被录取,如果分数不够,则继续检索B志愿,依次类推,直到被符合条件的学校录取。

二者的不同之处

第一,投档原则不同,“志愿优先”VS“分数优先”。

顺序志愿在同一个录取批次设置的多个院校志愿有先后顺序,并且每个志愿只包括一所院校,其投档原则是“第一志愿优先,从高分到低分逐次录取”,高校此时把考生的高考志愿作为录取投档的第一核心要素。总之一句话:顺序志愿投档时,选报同一志愿院校的考生按院校确定的录取原则、调档比例从高分到低分进行挨个筛选,每个院线互不干涉、独立进行。

平行志愿是一个志愿中包含若干所相互平行的院校,“分数优先,再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投档,对同一科类分数线上未被录取的考生按高考分数从高到低排序进行一次性投档。高校在投档时,根据考生所填报的院校顺序,把学生投档到排序在前且有计划余额的院校。

第二,填报方式和技巧不同,线差分析vs院校、专业分析。

在填报顺序志愿时,一般是用某高校前三年录取平均分线与省控线差平均值作为参考,将个人的分数线差与目标院校平均分线差对照。,从而选择出第一志愿;同时在报考第二、第三志愿时一定要拉开梯度,为了增加录取率,甚至选择偏远地区的高校或较为冷门的专业。

在填报平行志愿时,考生为提高录取率可以采用“交叉突破”的原则进行综合考虑,比如文科生报考理工类院校文史类专业,理科生报考文科院校的理工类专业,同时强化关注文理兼收的专业;在院校分差时,也要有梯度,额梯度主要是由排序在第一的院校A志愿所影响,如果A志愿是冲好的院校或专业,其排序在后的志愿之间梯度应当适当大一些,反之,其余各院校或专业之间的梯度就应该小一些。

第三,录取方式不同,第一志愿优先vs依次检索。

填报顺序志愿后,高校在录取过程中优先录取第一志愿报该校的学生,如果第一志愿生源充足,那么第二志愿考生的成绩再高,原则上不予录取。

平行志愿填报后,高校虽是平行录取,但同样是有顺序的,会按照考生自己填报的顺序依次进行检索;若第一所院校录取不上,后面几所院校有可能都录取不上,成为无效志愿。

差别细化图

总结

考生在填报顺序志愿的时候,第一志愿很关键,第二志愿应该是保底志愿,各志愿间要拉开梯度,合理填报。

平行志愿和顺序志愿的区别有哪些

平行志愿是相对于顺序志愿设置和投档录取模式而言的,指同一个录取批次设置的多个院校志愿均为并列志愿,其表述方式一般是按字母顺序排列的多个志愿,如a志愿、b志愿、c志愿、d志愿……录取前填报的平行志愿均为第一志愿。以往,我区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实行的是顺序志愿投档模式。从去年起,我区实行平行志愿和顺序志愿相结合的投档模式。要了解什么是平行志愿,首先要了解什么是顺序志愿。

什么是顺序志愿

顺序志愿是指在同一个录取批次设置的多个院校志愿有先后顺序,其表述方式为:第一志愿、第二志愿……例如一个第一志愿院校,一个第二志愿院校,计算机投档时将相同院校志愿的考生分别排队,然后根据分数从高到低向对应的院校投档。

例如,理科考生中有200个考生第一志愿填报了北京大学,300个考生填报了清华大学。若北京大学招生计划为30人,系统先把这200人的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队(如图一),计算机按1:1.2的比例将排在前面的36名考生档案投给北京大学(如图二);若清华大学招生计划为40人,系统把这300人的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队,计算机按1:1.2的比例将排在前面的48名考生档案投给清华大学(如图二)。

什么是平行志愿

平行志愿模式,是指考生在某批次第一次填报志愿时可以填报多个院校志愿,所填的多个院校志愿之间是平行或者并列关系,投档原则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

例如,今年广西本科层次的平行志愿设置四个院校志愿,也就是考生的第一志愿可以填报a、b、c、d四个平行的院校志愿,计算机进行检索时,不分院校而是分文科、理科按考生成绩进行排位(如图三),然后由计算机按排位高低次序依次检索每个考生所填报的志愿,即遵循“分数优先”的原则。当检索到某个考生所填报的志愿时,计算机同时分析判断该考生填报的abcd四个志愿院校的预投放档案数是否已经达到应投档案数上限,判断的结果可分为以下三种,并分别按以下方式处理(如图四):

1.院校志愿中只有一个院校尚未满额,则将考生档案预投放到该院校;

2.考生所填报院校中有多个院校尚未满额,则将考生档案预投放到按abcd顺序排序靠前的那所院校,即对考生来说,所填报的志愿是有顺序的,当符合多所院校的投档条件时,计算机总把档案预投放到最靠前的那个志愿院校,体现“遵循志愿”原则;

3.考生所填报的所有院校的预投放档案数已达到或超过应投档案数,则该考生档案无法投出,只能参加征集志愿。

平行志愿与非平行志愿有什么不一样

1、何谓平行志愿?

所谓“平行志愿”,指在某个录取批次设置的院校志愿均为并列的志愿。平行志愿与传统志愿的根本区别在于投档方式上的区别。平行志愿改变了传统的“志愿优先”的投档原则,首先按照分数将考生排序,然后按照顺序依次检索考生所填报的志愿,一旦出现符合投档条件的学校,即向该校投档,体现了“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

3、平行志愿如何投档?

平行志愿的投档原则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

在对某个批次投档时,计算机投档系统首先将考生按照分数高低排序。当考生总分(含政策加分)相同时,则按文化总分排序。文化总分仍相同时,则按单科顺序及分数高低排序。单科顺序排列:文科为文科综合、语文、数学、外语;理科为理科综合、数学、语文、外语。然后再依次检索考生所填报的院校志愿,只要考生填报的院校中,出现符合投档条件的院校,即向该院校投档,由高校决定该生录取与否及所录取的专业。填报相同院校且最终排序并列的考生档案全部投出。

具体来说,“平行志愿”投档时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先对考生按总分从高到低排序,分数高的考生先检索投档。比如某文科考生成绩排在全省全体文科考生的第5000名,需要前面4999人检索处理完成后,才轮到这位考生(如下图所示)。

第二步,投档时按照排序逐个对考生的“平行志愿”进行检索,一旦出现符合投档条件的院校,即向该院校投档(如下图所示)。

比如,考生B,考分580分。计算机检索到该生时,首先检索该生填报的A学校,假设A学校计划已投满,且投档最低分为590分,该生不符合投档条件,无法投往该校;则继续检索B学校,假设B学校计划未投满,则该生档案投往B校,计算机不再检索C、D志愿。依此类推(如下图所示)。

如果该生填报的4所院校计划均已投满,则该生的4个平行志愿均无法投档,只能参加征集志愿。(如下图所示)。

计算机完成对该考生的检索后,再处理下一位考生。

与往年填报志愿的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相比,平行志愿所填报的各校只是检索考生成绩的排序,而非所填报志愿的位次,考生投出档案的先后取决于高考成绩的高低。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平行志愿只实行一次投档,不再补充投档。如果考生所填报的几所院校中没有符合投档条件的院校,则只能参加征集志愿。

5、实行平行志愿后,考生在填报志愿方面会面临哪些风险?

实行平行志愿会大大降低考生填报志愿时面临的风险,但并不能完全消除风险。这些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投档而被退档的风险。现行录取体制规定,高校可以在120%之内自主确定投档比例,那么超出100%部分的考生面临被退档的危险。而且由于平行志愿实行一次投档,不补充投档,因此,这些考生一旦被退档,将直接进入征集志愿。为尽可能减少因超比例投档而退档的考生数量,最大限度降低风险,我省已经规定,普通文理科省属院校的投档比例原则上为1:1。同时,我们还将与部属和省外院校积极协商,将一本、二本院校的投档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1.05的范围内,三本和高职(专科)院校的投档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1.1的范围内。

二是志愿填报过高带来的风险。虽然平行志愿为考生选择同一层次学校提供了机会,但是,如果考生定位不准确,志愿填报过高,并且院校志愿之间没有拉开梯度,就可能导致所填报的几个院校志愿都落空,从而造成投档失败。

三是不服从专业调剂带来的退档风险。平行志愿的设置中,除了院校志愿,还有专业志愿和专业服从志愿。设置专业服从志愿的目的在于,当考生档案被投到所填报的院校后,如果所填的专业志愿按学校录取规则都不能满足,学校就可以对填有专业服从志愿的考生进行专业调剂,这样可以增大考生投档后被录取的可能性。如果考生没有填报专业服从,学校无法进行专业调剂,则该考生就可能被退档。

6、实行平行志愿后,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一是准确定位、合理填报。与传统志愿填报方式一样,考生仍然要根据自己的分数、在全省的位次以及各校的招生计划、录取分数等情况准确定位。今年是我省实行平行志愿的第三年,考生可以参照前3年各批次院校投档最低分和投档考生最低成绩排名来选择与自己在全省位次大致相当的院校。所填报的几个平行院校之间要适当拉开差距,保持一定的梯度,而且必须要有一所学校保底,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被录取的可能性。除特别高分考生外,对绝大多数考生来说,同一批次的几个平行院校不宜全部填报同一层次的学校,这样很容易一起落榜。一般来说,平行的各个院校志愿中,A志愿可以冲一冲,选择稍高于自己定位的院校或者自己最希望上的院校;B、C(D、E)志愿应该是自己定位的院校,要确保准确;D(F)志愿要保底,确保能够顺利投档。

二是根据意愿,正确排序。平行志愿投档时,是按照考生所填报院校的先后顺序依次进行检索的,排在前面的院校首先被检索,一旦符合投档条件,即投到该校。只有排在前面的院校不符合投档条件时,才依次检索后面的院校。也就是说几个平行志愿之间也是有先后顺序的,因此,考生应将自己最希望就读的院校排在平行志愿的最前面。

三是专业志愿,慎重填报。考生档案投到学校后,学校在录取时,要按照学校事先公布的录取规则进行录取。考生在填报专业志愿时,一定要仔细了解这些录取规则的具体规定,慎重选择专业。同时,对于专业服从,也不要轻易放弃,这样才有机会参加学校的专业调剂,增加被录取的机会。

我懒得再答了,你自己看吧

平行志愿和顺序志愿的区别有哪些

平行志愿是相对于顺序志愿设置和投档录取模式而言的,指同一个录取批次设置的多个院校志愿均为并列志愿,其表述方式一般是按字母顺序排列的多个志愿,如a志愿、b志愿、c志愿、d志愿……录取前填报的平行志愿均为第一志愿。以往,我区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实行的是顺序志愿投档模式。从去年起,我区实行平行志愿和顺序志愿相结合的投档模式。要了解什么是平行志愿,首先要了解什么是顺序志愿。

什么是顺序志愿

顺序志愿是指在同一个录取批次设置的多个院校志愿有先后顺序,其表述方式为:第一志愿、第二志愿……例如一个第一志愿院校,一个第二志愿院校,计算机投档时将相同院校志愿的考生分别排队,然后根据分数从高到低向对应的院校投档。

例如,理科考生中有200个考生第一志愿填报了北京大学,300个考生填报了清华大学。若北京大学招生计划为30人,系统先把这200人的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队(如图一),计算机按1:1.2的比例将排在前面的36名考生档案投给北京大学(如图二);若清华大学招生计划为40人,系统把这300人的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队,计算机按1:1.2的比例将排在前面的48名考生档案投给清华大学(如图二)。

什么是平行志愿

平行志愿模式,是指考生在某批次第一次填报志愿时可以填报多个院校志愿,所填的多个院校志愿之间是平行或者并列关系,投档原则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

例如,今年广西本科层次的平行志愿设置四个院校志愿,也就是考生的第一志愿可以填报a、b、c、d四个平行的院校志愿,计算机进行检索时,不分院校而是分文科、理科按考生成绩进行排位(如图三),然后由计算机按排位高低次序依次检索每个考生所填报的志愿,即遵循“分数优先”的原则。当检索到某个考生所填报的志愿时,计算机同时分析判断该考生填报的abcd四个志愿院校的预投放档案数是否已经达到应投档案数上限,判断的结果可分为以下三种,并分别按以下方式处理(如图四):

1.院校志愿中只有一个院校尚未满额,则将考生档案预投放到该院校;

2.考生所填报院校中有多个院校尚未满额,则将考生档案预投放到按abcd顺序排序靠前的那所院校,即对考生来说,所填报的志愿是有顺序的,当符合多所院校的投档条件时,计算机总把档案预投放到最靠前的那个志愿院校,体现“遵循志愿”原则;

3.考生所填报的所有院校的预投放档案数已达到或超过应投档案数,则该考生档案无法投出,只能参加征集志愿。